這兩天都在看台灣的一個節目--超級星光大道。大概是抄美國的 American Idol 或 America's Got Talent 的模式,任何平民都有機會上電視,給全國的觀眾表演。只要你有實力,全國的人都會支持你,在比賽中投你一票,最多人選的就會成為冠軍。這類的節目也帶到了英國(British's Got Talent)、中國大陸(超級女聲)和台灣(超級星光大道)等地,都很受歡迎。
香港呢?香港當然會引入外國受歡迎的節目。無線就順應熱潮,推出殘酷一叮。雖然殘酷一叮都是真人 Show,由觀眾上台表演,但表演的只是希望觀眾發笑為主,唱歌不是目的,但主演者需要一邊唱歌,一邊做出其他表演,例如雜技、引人發笑的動作等。為什麼一個以歌唱比賽的節目會「淪落」為一個搞笑節目?
(就算是馮文樂,人們看的都不是他的唱功,只是他的扮聲特技而已)
香港和其他華人社區也許不太一樣吧。在大陸,超級女聲的三甲人物都是唱得之人;台灣超級星光大道裡的都是實力之輩。大陸和台灣的民眾都愛材,愛唱歌唱得好的人。因為他們覺得這才配稱作「歌手」!可惜,香港人對歌手的定義似乎很不一樣。我不能說是全部的香港人都有著這種定義,但對於經常接解流行曲的年輕一輩(下簡為年輕人),歌手的定義就不像大陸或台灣一樣,他們(我們?)心中不要求歌手把歌唱好,唱 Live 走音也不要緊。
不看歌唱得好不好,那看什麼呢?是看臉蛋,看胸脯。年輕人只看重歌手的外型,歌唱得好不好反而是其次。有人可能會指這其實是香港的年輕一輩較喜歡偶像派。非也!這不是什麼實力派、偶像派的分別!唱歌就是歌手的本份,什麼外型呀、臉蛋呀、胸脯呀,那都是附加的。歌手的外型再好,如果歌唱得不好,唱 Live 走音,那算得上是歌手嗎?那跟找個穿泳衣的模特兒站在台上,唱著五音不全的歌,有什麼分別?就算是偶像派的,你站在台上,就要把歌唱好。
香港根本沒有樂壇,只有娛樂圈。你看香港有多少個為人認識的純歌手,從不涉及電影、電視等方面。是有的,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了。唱歌的去演戲,演戲的來唱歌,在香港娛樂圈生存就最好什麼兩棲、三棲發展。某些所謂歌手歌唱得不好,戲也不見得演得多好,周身刀但冇張利。如果只作純歌手,你不適合香港的娛樂圈。
作為唯一會舉辦音樂頒獎禮的電視台--無線,其長青音樂節目亦愈來愈不濟。音樂已不是主角,最近還搞什麼暑期星級班,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音樂節目,反而是個遊戲節目。在不如改名叫《勁波七碌》中有詳述,在此不贅。連一個音樂節目都可以「搞成咁」,香港的音樂是什麼樣你可想而知。
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
香港容不下實力歌手?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